hello大家好,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南宋灭亡有多严重,南宋皇族都是何种下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19年11月19日晚,嘉德拍卖公司举行了一场精心策划的书画专题拍卖,经过长达一个小时的漫长竞价后,赵孟頫的作品《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的天价成交。
(资料图片)
赵孟頫是何许人也?
对书法和文学有所了解的人会很清楚这是一位来自宋元之际的著名书法家和文学家,同时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南宋皇族。准确的说,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在南宋灭亡后,赵孟頫选择隐居避世,但后来受到元世祖也就是忽必烈的赏识出山为官,官至一品荣禄大夫,死后甚至追封为魏国公。
《与郭右之二帖卷》
这至少能说明一件事,宋元易代时元朝并没有对前朝皇族赶尽杀绝,诛灭九族。那么,这些幸存下来的皇族们都怎么样了?
其实在历史上,改朝换代后对前朝皇族诛尽杀绝并不多见,在中国传统政治伦理中,有一条颇为重要的原则叫做“兴灭继绝”。什么叫做兴灭继绝呢?《礼记》中有这么一段记载“武王既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帝舜之后于陈;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后于杞,投殷之后于宋”。这话讲的是武王克商之后,还没有登基,先分封了黄帝、尧、舜、禹的后人和殷商皇族。顺便一提,这个夏氏后来演化到两汉时期,就是出了夏侯惇、夏侯渊等名将的夏侯家,而殷商后人则因为参与三监之乱而元气大伤。
说回“兴灭继绝”,这个思想其实和当时的生死观有关,古人“事死如生”,认为人死后依然需要生活,而冥界的生活所需是通过后人的祭祀送达的,这个传统流传至今就是逢年过节给祖先“烧纸钱”的传统。
如果断了祭祀,先人就会成为“孤魂野鬼”,古人对此颇为忌讳
出于这方面的考量,贵族之间的争斗会尽量为对方保留血脉,不绝人祀。这个思想在当代似乎可以表述为“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只不过,秦始皇一统六国后,随着分封制的衰亡,“兴灭继绝”也从一项政治传统变成一种政治伦理。政治传统和政治伦理间的区别是政治伦理不具有强制性,换句话说,秦汉之后你可以选择将前代贵族诛杀殆尽,只不过需要承担天下人对你行为“不道德”的指责而已。
因此,一般的改朝换代胜者往往不会诛灭前代皇族,而是予以控制,以此表现自己的“得国之正”。譬如说曹丕称帝后没有将汉献帝诛杀,而是降格为公。蜀汉灭亡后刘禅也没有被处死,而是受封安乐公,拥有自己的封国。司马炎登基后也没有处死魏帝曹奂,只是将其降封为陈留王。
这都是“兴灭继绝”作为政治伦理的具体体现。
刘禅的一句“此间乐不思蜀”十分出名,也算一种生存智慧
第一个打破这一政治伦理的“始作俑者”是刘宋皇帝刘裕,他用了数年时间诛灭司马皇族,结果在刘宋灭亡后刘氏一族也被继任者屠戮殆尽,可谓是天理循环。
1.进京
在如何对待前朝皇族这个问题上,被视作“野蛮”的元朝居然出人意料的“文明”。北宋亡后蜀,曾让蜀主“白衣、衔璧、牵羊,草绳萦首”,进行了颇为屈辱的牵羊礼。结果北宋灭亡后北宋皇族遭受的屈辱远超后蜀——金国颇为放肆的羞辱了北宋君臣以及后妃。
元朝是怎么处理的呢?
1276年,元军攻下临安,南宋太皇太后谢道清带着年仅五岁的幼帝赵顯出降,南宋就此灭亡。三月后,太后等到了元朝圣旨,忽必烈要南宋皇族尽快北上进京觐见,不过“免系颈牵羊”,南宋皇族由此感激涕零。
北宋徽、钦二宗被俘后,金人对其进行“系颈牵羊礼”
南宋皇族不敢怠慢,在当夜就连夜出城,北上面圣,队伍包括幼帝赵顯、全太后全玖、福王赵与芮、沂王赵乃猷等人。
数月后,南宋皇族的队伍到达元大都(今北京),随后在元朝大将伯颜的带领下在北京城郊祭祀太庙,向元朝祖先报告南宋归降的消息。次日,南宋皇族着朝服冠冕,带百桌金玉觐见忽必烈与察必皇后。
忽必烈龙颜大悦,封幼帝赵顯为瀛国公,并授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大司徒,随后还迎娶了一位元朝公主,成为蒙古驸马。赵顯在南方出生,但却在北地长大。1282年,赵顯年仅十一岁,但却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年有部分汉人暴乱,目标是拥立赵顯为帝,这令忽必烈颇为恼怒。为了平息忽必烈的猜忌,赵顯削发为僧,潜心向佛。即使如此,赵顯依然被赶至遥远的吐蕃萨斯迦寺。
1323年,赵顯写下一首小诗“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这首诗传到京城,忽必烈被人怂恿,认为赵顯有复国之意,于是下诏赐死,时年52岁。
有趣的事情是,由于赵顯佛学修为精深,被很多人视作活佛高僧。因此朱元璋灭元后西藏一地居然传言朱元璋是赵顯的转世之身(巧合之处在于朱元璋的确出过家)。这个说法见于《汉藏史集》,“【皇帝】遂遣使者往视,见蛮子之合尊,为众随从环绕,回禀皇上。【皇上】遂下令杀之。往杀之际,合尊曰:我无谋反之意,若必杀我,来生必将夺取蒙古皇位。其后,他转世为大明皇帝,抢夺了蒙古之皇位。据说蛮子合尊被杀之际,流的不是血,而是乳汁。”
朱元璋早年当过和尚
另外,当年和赵顯一起进京的其他皇族下场还可以,福王赵与芮被封为平原郡公,在晚年献出了全部家产打消了忽必烈的疑虑后得以善终,其子赵孟桂还承袭平原郡公的爵位。
2.死难
临安尚未被攻破前,文天祥给太皇太后提了一个保存皇室“火种”的建议,谢道清随后安排安排益王赵昰入福州、广王赵昺入泉州。
临安覆亡后,流亡小朝廷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史称宋端宗。1277年,小朝廷遭遇飓风,很多船只被打翻,其中包括小皇帝的御船。虽然赵昰没有死在这场风暴中,但却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于1278年在碙洲去世,年仅9岁。此后,陆秀夫等人又拥立广王赵昺为帝,史称宋末帝。1279年,南宋最终落幕的崖山海战中陆秀夫背着年仅七岁的小皇帝投海自尽。此后,南宋皇族保存火种的计划宣告破灭,分出的两支全数灭亡。
另外,南宋宗室方面有很多人在建炎三年迁移至泉州,当时有宗子122人、宗女126人、宗妇78人、所生母(妾)13人。这批宗室的下场非常凄惨。当时元军攻入福建,南宋小朝廷逃至泉州,被把守泉州的蒲寿庚拒之门外,于是劫掠了泉州两千艘货船后扬长而去。怒火冲天的蒲寿庚随后屠杀了泉州宗室三千余人,仅有少数幸运儿逃过一劫。
崖山海战
比较有趣的是赵必晔的遭遇,这位也是宗室成员,被泉州知州大肆追捕,虽然极力逃生,但还是被捕,在其将要被处死时,被元军所救,得以在泉州平安度过余生。
也不知这位南宋宗亲对救下自己的元军抱有何种态度。
3.隐居
除了以上几种下场外,还有很多南宋皇族选择了隐居,比如说著名的赵孟頫。
除了赵孟頫之外,还有一支颇有名气。这就是隐居在福建漳浦赵家堡的闽冲郡王赵若和,据说这位郡王是从崖州战场上惊险逃生,一路辗转到达漳浦隐居,改姓为黄。直到洪武年间其子孙才恢复了赵姓。
如今的赵家堡已然历经四百多年风雨,规模恢弘,保存完好,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还居住宋代赵氏的第31世至第35世子孙700多人。
游客络绎不绝的赵家堡,其中有趣的小楼叫做“完璧楼”,取义“完璧归赵”
比较有趣的故事是明清之际有知县认为赵家堡尚有“龙气”,所以强行拆掉了赵家堡北侧的建筑。
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